【欢迎访问重庆洁鼎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行业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我们要用双手建成重庆最清洁的村庄

时间:2017-09-26 | 来源:专业保洁公司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书记对重庆的工作十分重视。去年1月,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为重庆改革发展把脉定向。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重庆工作的殷殷嘱托,寄托着对重庆发展的厚望,是我们做好重庆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针。

  当前,学习好、落实好、贯彻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工作中的实干家,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重庆的殷殷嘱托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全媒体大型主题报道,运用融合传播手段,全媒体展现全市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充分展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新业绩新气象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良好精神风貌。

  7月27日,梁平区屏锦镇横梁村,40℃高温下,白晃晃的太阳将村道晒得滚烫。
               一位骑单车、戴墨镜的白衫老人,在烈日下慢慢而行。看到路边有垃圾,他便从车兜里拿出塑料袋,把垃圾装进去,放在单车上。这位老人就是73岁的老党员唐诗洪。这样的习惯,老人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一年多来,老人骑行里程上千公里,捡过的垃圾以吨计。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全村人都主动参与建设美丽乡村。

  受了一次刺激

  “你信不信?只要一说做清洁,我们村里的人是‘分钱不要,随喊随到’。”说起村里的清洁工作,横梁村党支书杨志龙面色得意。

  这句话,在一年前他是不敢说的。“你没看过以前我们这里的样子,街头院坝到处是垃圾,垃圾经常把河道都堵了。”

  去年5月,梁平区屏锦镇政府组织全镇的村支书到柏家镇龙峰村去学习乡风文明建设。美丽的村道,整齐的灶台,干净的院坝……眼前的这些,把杨志龙刺激了:“龙峰村是山区,人家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

  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村里没有一分钱经费补助,没有一个清洁工,没有一辆垃圾清运车。唯一有的,就是每天静静伫立在村委会门前的那个垃圾回收箱。

  怎么办?杨志龙回来后和村干部们商量,定下了连环四招:以乡风文明建设开头,先搞两个示范组,然后逐渐扩大到党员、村民代表,最后全村发动。

  标准也接地气:阳沟院坝一码平,柴火粮菜一整齐,鞋子帕子一根线,家具灶具无一尘。

  开局,似乎很顺利。

  带动了一村人

  第一个带头的,就是老党员唐诗洪。

  去年年中,村里组织了一批党员干部到柏家镇龙峰村学习,唐诗洪也是其中之一。干净、美丽、齐整的龙峰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是有51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乡风文明怎么建,党员当然要示范噻。”老人声音洪亮。这一年多时间坚持下来,老唐的习惯再也丢不掉了。“哪天要是不出来捡垃圾,就闷得慌!”

  儿子心疼父亲,见他天天骑着那辆老邮政自行车出去辛苦,今年特地给他买了一辆电动助力车。“以前路上的垃圾随处可见,一天下来,几个大袋子都装不下。现在,一个小塑料口袋都装不满。”唐诗洪说。
 同时,他和村妇女主任罗凤琼等4人还义务承担起村里百多米主干道的打扫工作,逢年过节鞭炮纸屑出现时,经常看到他们拿着扫把的身影。

  看到唐诗洪这么大年纪还每天出来扫垃圾,村民们坐不住了。镇上学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回家提醒大人要时刻保洁。
 “老的在前头做示范,小的又在身边提醒,我们都是有手有脚的人,你说哪个面子还挂得住嘛?”从一开始有旁人在的时候做做样子,发展到逐渐自觉搞卫生,后来连下地干活也顺便把垃圾带走……久而久之,村里喜欢捡垃圾的人越来越多了。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捡,婆婆带着五六岁的小孙孙捡,就连开私家车的村民,看到路边垃圾也要停车下来捡……

  如今,横梁村上自八旬老人,下至莘莘学子,都养成了见垃圾就捡的习惯。“你看现在村道多干净,大家的努力成果要爱护啊!”一名村民说。

  走进唐诗洪家,便看见院坝一角整齐码放着木柴。旁边杂物间里,洗得不带一点泥巴的坛子、粉碎机、推车依次摆放。厨房里,灶具摆放整齐,灶台抹得一尘不染,用手摸没有一点油腻的感觉。院前种着一排万年青,各色鲜花盛开在艳阳下,没有杂草、落叶,看着顺眼。

  开始搞乡风文明建设时,有些村民感觉无从下手:柴火房烟气大,灶边锅碗瓢盆乱放一气……唐诗洪与5户邻居结成对子,帮助他们有技巧地搞卫生。

  独自在家的穆代洪就是被帮村民之一。唐诗洪隔三岔五走进他家,帮他打扫卫生归置物品。厨房内,灶具摆放在墙边,调料罐、油罐一溜儿摆放在案板上,锅盖、锅铲等厨具列队般挂在墙上。

  “这些钉子,都是老唐帮我钉的,以前我只知道把灶台抹干净,平时也将这些瓶瓶罐罐随便摆在灶台上。有时看起是觉得不顺眼,但具体该怎么摆也说不上来。”穆代洪高兴地说,经过唐老的指导,现在规整多了。

  一次包车学习

  和唐诗洪那辆“两个轮子的垃圾车”一样,村里还有一辆出了名的“四个轮子的垃圾车”。

  横梁村没有洒水车、垃圾清运车等专业装备,整个村子只有村委会门口一个大的铁皮垃圾回收箱,垃圾清运是个难题。村委会主任敖林敏就把自己私家车变成了垃圾清运车,每次清理河道、公路等清出的垃圾,就一股脑地往车上装,再拉到回收箱由镇里转运。

  村民们心疼这“四个轮子”,慢慢地就自发使用垃圾袋,利用赶集天把垃圾带到场镇口的回收箱里。

  说起敖主任,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一个故事:乡风文明建设进入到全村动员阶段,村干部和党员挨家挨户上门给村民做工作,嘴皮磨干了脸色看够了,最后觉得差不多了,信心十足地宣布:3天后卫生大检查。

  3天后一检查:全村无一户理睬。

  接着开会,会上不停有人唱反调:“几十年屋头都是这个样子,有本事你来教我怎么做?”

  怎样说服这些人?敖林敏决定让大家出门比较一下。他私人出资组织这些人和全村组长、居民代表等68人包了客车,到柏家镇龙峰村参观乡村建设。回来后,这些人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龙峰村做得好,我们凭啥子做不好呢?”

  一个星期后大检查,全村“最清洁户”达到了21%,只有几户未动。

  “为了大家的事,他不仅慷慨解囊,每次村里组织检查、义务打扫,也总冲在前面。”村民说,“人都是讲感情的,干部都冲在前面,我们还不行动,也太不近人情了。”

  一张公示榜

  “这张公示榜不能撕,它是我们村的一个历史见证。”81岁的徐光治站在自家门槛石上,乐呵呵地向重庆晚报记者说。

  公示榜上,列着十户横梁村“最不清洁户”的名字。

  2016年12月组织的全村检查中,10户村民因“最不清洁”被上榜警示。

  榜单张贴到了每一个村民小组,徐光治门梁上的榜单就是其中之一。同时公布的,还有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村民干部清洁日志,他们的半身照用A4纸整齐打印张贴在公示榜下。

  全村共7个小组、720户、2689人。在家的450户村民,有10户因为“最不清洁”上榜,这在民风还比较传统的横梁村引发了一场热论。在村民看来,“最不清洁”意味着这家人最懒惰,也是最邋遢、最不思进取的。“最不清洁户”脸上挂不住了,趁晚上人少的时候,悄悄把榜单撕了下来。徐光治门口的榜单是重新张贴的。

 您的专业顾问,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清洁方案,
  联系热线:15213175505(柳)

友情链接